 |
鞏縣石窟 千年的奇跡 |
世人皆知龍門石窟,卻少有人知曉鞏縣石窟。
龍門石窟固然氣勢恢宏,鞏縣石窟也有它細微動人的妙處。
隱秘的佛境
鞏縣是鞏義市的舊稱。
鞏義夾在.. [2021-01-25] |
● 洛陽古倉街:大運河中樞之地 大糧倉曾筑于此 |
在車水馬龍的安喜門西北側,有一條略顯冷清的小路,名字叫作古倉街。1400年前,這里曾經是唐帝國的“國家糧倉”,大運河的中樞。
吸取隋末教訓糧食存在城內
.. [2020-01-13] |
 |
粟特人在洛陽的“唐漂”生活 |
三彩雞
武則天執政時期,以洛陽為“神都”,廣修宮苑、鑿窟禮佛,對外來文化實行開放包容政策。東都洛陽經濟繁榮,文化昌盛,萬國來使,成為東方世界.. [2019-06-26] |
 |
漢墓壁畫中的山:真山假山 看法不一 |
洛陽燒溝61號漢墓后室后山墻壁畫左側
山水畫,簡稱“山水”,是中國畫的一種。一般認為,在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發展,但仍附屬于人物畫,作為背景的居.. [2019-06-25] |
 |
龍門南溪富貴花——李德裕與《牡丹賦》 |
富貴花開常麗霞畫
龍門南溪,是伊河的一條支流。因為唐朝宰相李德裕在這里建立平泉山莊,種植花卉,這條河又名平泉河。龍門南溪是洛陽牡丹最早的種植區域之一,.. [2019-04-24] |
● 蘇代巧打“時間差” |
戰國末期,秦昭襄王重用白起、范雎、王龁、蔡澤等賢臣良將,使得秦國迅速崛起。此時,昭襄王漸漸有點兒膨脹,覺得周天子(周赧王)這個擺設礙眼,干脆自個兒稱帝算了。可轉念一想.. [2018-06-30] |
● 關羽:從“武神”到“財神” |
從東漢末年勇冠三軍的名將,到如今賜與和護佑財富的“財神”,在歷史演進之中,關羽的形象也有不小的“跨界”之變化。那么,這樣的變化是基于什么發生的呢?.. [2018-06-18] |
 |
千年關林 千古信俗 |
信仰文化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關公信俗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、流行并一脈傳承,其最重要的支撐便是人們對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的高度認同。關公一生所體現.. [2018-05-26] |
 |
關羽的神化之路 |
“侯而王,王而帝,帝而圣,圣而天”,這是人們對大將關羽被神化軌跡的形象描述。關羽,是中國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,與孔子齊稱“文武二圣&rdqu.. [2018-06-02] |
 |
李未央與洛陽 |
前幾個月,電視中熱播的古裝電視劇《錦繡未央》有不少人看過。這部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,背景為過去影視劇較少涉及的北魏歷史,因北魏與洛陽有緊密的聯系,從而引發強烈關注。
.. [2018-05-22] |
● 諸侯會盟 武王滅商 |
核心提示
商朝最后一個王——紂王帝辛,沉湎酒色,荒淫無道,拒納忠諫,眾叛親離。周武王經過周密準備,在盟津(今孟津西北)大會諸侯組成聯軍,同仇敵愾,經.. [2018-04-20] |
 |
安嶺三圣殿 彩繪樂舞樓 |
“樂舞樓”匾額
三圣殿樂舞樓
安嶺村在嵩縣庫區鄉,村中有三圣殿,殿前有樂舞樓。前段時間,我一路打聽找到這里時,三圣殿正在整修,據說接下.. [2017-02-04] |
● 河洛典故:唾面自干 |
“宰相肚里能撐船”,這句話家喻戶曉,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寬宏大度。傳說這個典故來自宋朝的王安石,不知道王安石是否受了唐朝時期婁師德的啟發。
婁師德,河南.. [2017-01-22] |
 |
河洛典故:懸梁刺股 |
孫敬是東漢時期有名的政治家,他到洛陽求學,每天從早到晚勤奮讀書,常常廢寢忘食。但到了晚上,讀書時間長了,他會疲倦得直打瞌睡。
這時,他便找來一根繩子,.. [2017-01-20] |
 |
河洛典故:金谷酒數 |
《紅樓夢》里的劉姥姥游大觀園,出盡了洋相,倒是在飯桌上行酒令時,她照葫蘆畫瓢的對句,有點兒大俗大雅的感覺。大觀園里的亭臺樓榭、花草木石無一不精,可惜偌大的園子.. [2017-01-19] |
 |
蔡倫在洛陽造紙 |
提起宦官,大家往往不齒于耳。但身為宦官的蔡倫卻因改進了造紙技術而名垂青史,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名人。蔡倫是在東漢京都洛陽改進造紙技術的,直到現在漢魏時期的洛.. [2017-01-19] |
 |
蘇東坡“枉法”救書生 |
宋代文豪蘇軾于嘉祐元年春(公元1056年)赴京(今河南開封市)應試,路宿洛陽寫下了一首詞《一斛珠·洛城春晚》:“洛城春晚。垂楊亂掩紅樓半。小池輕浪紋如篆?. [2017-01-12] |
 |
瓷罐的歷史 |
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帶耳、帶提梁的陶罐制作。原始青瓷在其創燒之初,也就開始生產印有凹弦紋、云雷紋等花紋的帶系青瓷罐。漢代,青瓷罐因燒造技術成熟,質地堅固,又有迷.. [2017-01-12] |
 |
“走近洛陽古戲樓”之關林舞樓“千秋鑒” |
舞樓“千秋鑒”
舞樓結構精妙(側面)
在洛陽生活多年,我去關林的次數不少,但認真留意廟前廣場上的舞樓“千秋鑒”,是最近的事。
這.. [2016-12-28] |
 |
焚棄筆硯 |
陸機《平復帖》
燒掉筆,丟掉硯,言外之意是從此不再寫文章,因為遇到了高手。
這是一個和西晉文學家陸機有關的典故。
明代文學家張岱的《夜航船》曰:&l.. [2016-12-28] |
|